欢迎莅临ld乐动官网 ,今天是
繁體中文|加入收藏
ld乐动官网
/深圳市线路板行业协会

永鑫精工:宜昌“刀具”卖进全国前三

时间:2017-5-2  来源:三峡日报  编辑:
字号:

    随着电器的普及电器的普及,电路板作为电子元器件早已进入千家万户。上至飞机、汽车,下到手机、电脑,但凡电子产品都离不开这种点缀着各种电阻和线路的绿色板材。

  尽管应用十分广泛,但电路板混合了多种特殊材料并最高可复合几十层,这种板材并不易切割,需要硬度极高的专业刀具来加工制造。

  宜昌本土企业——永鑫精工,潜心十年“铸造”电路板专用刀具,如今,已经成功打入全国电路板刀具市场前三甲。

  订单源源不断闯进市场前三4月6日,宜都市红花套镇的宜昌永鑫精工生产车间,这里没有想象中热火朝天,只有机器安静的“嗡嗡”声和几名工人在巡查。

  “机器自动化程度很高,我只需要负责给机器放料,然后取走成品,我们一个工人可以照看10台机器,所以车间并不热闹。”工人殷德政向记者介绍。

  就在他身旁的一台全新机器上,甚至连放料和取货都由机器自动完成,生产流程实现了全自动化。硬质合金材料在机器上自动完成焊接并测试强度,检验质量的机器通过激光对刀具的照射测量,不合格的刀具会被机器自动识别挑出报废,工厂的全生产流程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。

  一台机器24小时能生产1000支刀具,工厂24小时满负荷生产,但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。

  “2月份,我们接到300万支刀具的订单,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,每天向外快递10万支刀具,但每个月仍然欠客户的订单。”公司副总马华蓉说。

  一边是产品供不应求,另一边订单客户也都大有来头,方正科技、健鼎、依顿、奥士康、景旺、中京等都是国内生产电路板的大企业,技术总监熊永辉介绍产品还远销韩国、俄罗斯、新加坡、越南等国家。

  根据去年针对全国前100强电路板生产企业进行的调研,有30%—40%的企业使用永鑫精工的刀具。“这意味着,全国每3人使用的手机中就有1部,有可能是我们参与协作生产的”,熊永辉说。

  因为产能的不足,永鑫精工很多订单不敢接满,只能接一部分,企业目前正在扩建厂房和生产线,预计到6月,企业将增加三分之一产能。

  节省战略资源
  技术创新控成本

  小小的一个刀头哪来的什么技术含量?加工个刀具不就是普通的机械加工么?不少人都对永鑫精工产生了误解,这其中其实大有学问。

  电路板刀具要求高硬度,耐磨损、高强度、抗弯曲等特性,多用金刚石和硬质合金作为原料。永鑫精工的刀具就是选用硬质合金,但其中的“钨”钴”属于贵重金属、战略资源。例如:很多国家的主战坦克使用的“钨芯穿甲弹”就是用钨制成。

  为了降成本,合理利用资源,永鑫精工为此研发了一套“PCB专用硬质合金高频焊接微型铣刀”技术,就是将使用过的硬质合金刀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,将两个用过的刀头重新焊接加工生产新的刀头,一举将钨钢棒料的用量减少三分之一。该技术即保证了焊接刀头的强度,又节省了产品原料成本,更重要的是还为国家节省了宝贵的战略资源。

  该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既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,又实现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2013年荣获了湖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。

  由于坚持自主研发创新,该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,仅仅10年就研发出7项实用新型专利、2项发明专利及1项软件著作权,3个科技成果。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并于2016年通过复审。

  争做标杆企业
  目标剑指创业板

  2014年以来,永鑫精工在潜心铸刀的同时,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并于2016年完成股改,成功登陆新三板,成为电路板行业刀具供应商企业新三板第一股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。

  公司远期规划,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,持续引进新材料,机械自动化,软件等方面的高端人才,加大研发投入,加快新产品开发,进一步开展融资计划,推动生产线的升级改造,使公司成为具有高技术、高水平的电路板刀具制造企业,成为更多电路板行业百强企业的优秀供应商。

  公司总经理汪万勇告诉记者:“永鑫精工将进一步借助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,结合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与引导,通过新三板融资平台,进行智能制造扩能和资源整合。争取用最短的时间登陆创业板,立志做行业标杆企业。”

  编后语

  企业需要“专攻”精神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。

  早在一千多年前,唐代大思想家韩愈就在《师说》中说,知晓道理有先有后,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。指出了在传教求学中要有“专攻”精神。

  现如今“术业有专攻”不应局限于学习领域,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。永鑫精工就是这样一个例子,10年潜心“专攻”PCB刀具的生产,放弃所谓的“快钱”“热钱”,保持定力,凝心聚力,聚焦主业,最终成为领域中的佼佼者。

  “专攻”精神让他们破解了成本问题,走上循环利用之路;“专攻”精神让他们实现自动化,破解生产效率问题;也是“专攻”精神,让他们研发出一套为顾客月降30%的物控方案,对记者都进行了核心内容的保密,进一步将“专攻”延伸到服务领域。

  10年,他们从20个人小厂发展到挂牌新三板,从籍籍无名到打进主流市场。所以厨子大可不必羡慕司机、裁缝也不必羡慕铁匠,干好自己专业就一定会有收获。希望本土能出现更多专注行业几十年的实体企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