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PCB蓄势待发,2018年产值将达312.33亿美元
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与政策扶持双轮驱动,中国大陆PCB产值持续增长。由于2017年我国经济回暖,电子信息产业作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重点产业之一,实现了较快增长,PCB市场也乘风而上。2017年中国大陆PCB产值达到297.32亿美元,年增长率9.6%,持续领跑全球市场,并且占比超过五成。Prismark预测2018年产值将达到312.33亿美元,2017到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.7%左右,2022年将达到356.86亿美元。
2012-2017年中国大陆PCB产值及增速
发展高端PCB是大势所趋,中国大陆柔性板和封装基板的发展水平仍需提高。从产品结构来看,全球PCB行业的多层板占主流地位,占比约四成,其次是柔性板,占比约两成。根据Prismark预测,未来多层板仍将保持首要地位,随着下游电子产品的复杂化,高阶多层板、柔性板、HDI板和封装基板等高端PCB将占据更大比重,2016~2021年,6层板、8~16层板、18层及以上PCB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.4%、2.6%、2.9%,HDI 板、柔性板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.8%、3.0%,上述PCB产品的增长率均超过市场平均增长水平。到2021年四种产品的共计占比将达到60.58%。
2009~2016年全球PCB产品结构
对比可以发现我国低阶产品占比偏高,多层板、HDI板发展情况较好,封装基板和柔性板则尚有欠缺。以封装基板为例,尽管PCB整体技术难度不高,但封装基板属于其中最高端的产品,大陆在2016年占比仅2.65%。预计2016~2021年中国封装基板产值年复合增长率约3.55%,全球平均水平仅0.14%,大陆厂商纷纷扩张产能积极布局,产业转移趋势将愈发明朗。
2009~2016年中国大陆PCB产品结构
从下游应用领域的占比来看,全球范围内,通信、计算机和消费电子位列前三,2016年占比分别达到27.3%、26.85%和13.55%,共67.7%。与全球的比例分配有所不同,中国大陆的通信、汽车电子、工控医疗和航空航天均占比更大,体现了我国积极布局新兴应用领域,对需求的拉动不容小觑。
2009-2016年全球PCB下游领域占比
2009~2016年中国PCB下游领域占比
根据Prismark的统计,2017年全球第一大PCB厂商为台湾地区的臻鼎,其2017年营收为35.88亿美元,在全球PCB行业的市占率也仅为6.10%,而前十大PCB厂商的市占率仅为33.51%,供给格局非常分散。
前十大PCB厂商市场占比
定制化程度高是PCB最重要的特点。PCB在使用时的场景、产品、性能、材料、面积等各方面均有非常大的差异,导致不同PCB在所使用的元件种类、连接线粗细、布线密度等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变化,所以不同PCB的差异化程度非常高,一般没有两块相同的PCB,这就要求PCB企业具有非常强的定制化生产能力。PCB行业虽然具有一些通用的基本工艺,但最重要的是根据基材厚度和材质、线宽和线距的精度要求、设计结构和生产规模以及客户指定的其他专门要求,确定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。
全球PCB市场情况:
通信行业是主要驱动力
全球需求平稳增长。PCB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之后,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PCB主要受益于PC的兴起,这个阶段的复合增速达到了大约10%;在本世纪前十年,PCB主要受益于手机市场爆发,这十年的复合增速达到了约3.5%;在2010年之后,PCB产业整体进入了平稳增长期,年复合增速约2.5%。
通信行业是PCB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驱动力。5G将在2019年开始大规模建设,将带动通信PCB需求增长,根据Prismark预测,通信板需求在2018~2022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3.5%。
1992~2017年全球PCB产值及增速
2018~2022年各领域PCB需求复合增速预测
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主力拉动全球PCB总产值上涨。2017年,受益于iPhone X所开启的智能手机新一轮创新周期以及全球经济回暖,PCB行业景气度不断上行。
根据Prismark统计,相比2016年全球PCB总产值为542亿美元,2017年PCB总产值达到588亿美元,增长幅度8.6%,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增速新高。Prismark预测在消费电子行业热点频现,同时汽车电子、医疗工控等下游市场的新增需求爆发的背景下,全球PCB产业在2018年将保持稳健的3.8%增长,产值达到610亿美元,且2017到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3.2%左右,2022年将达到688亿美元。
2018年全球PCB产值
5G有望大幅拉动通信PCB需求
通信是PCB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,根据Prismark的数据,2017年通信占到了PCB总产值的27.30%,是第一大PCB下游应用领域。PCB在无线网、传输网、数据通信和固网宽带等各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,并且通常是背板、高频高速板、多层板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。5G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,届时将出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,有望大幅拉动通信板需求。
通信领域各个环节均需要使用PCB
5G基站数量有望大幅增加。4G的峰值速率为100Mbps到1Gbps,而5G将提供峰值10Gbps以上带宽、1ms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,移动性达到500km/h,流量密度达到10Mbps/m2。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进入了5G建设大提速阶段,就5G规模测试和应用测试已展开试点,地方纷纷划定5G覆盖时间表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以完成2020年大规模商用的目标。
由于5G需要进行海量的连接,所以5G时代的基站数量将相比4G时代有较大的增长。截止2017年底,我国4G宏基站数量达到约360万个,而三大运营商的5G宏基站规划是4G的1.5倍,总数量达到约540万个,2019~2023年将是5G基站建设的高峰期。
5G还将带动千万级别的微基站建设。由于5G通信使用的频谱频率较高,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较大程度的衰减,所以需要使用微基站来作为宏基站的补充,实现超密集组网。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,5G微基站数量预计为宏基站的4~5倍,对应大约2500万个微基站。
5G将给基站结构带来重大变革,通信PCB的用量和单价有望大幅增加。在4G时代,一个标准的宏基站主要由基带处理单元BBU(Base Band Unit)、射频处理单元RRU(Remote Radio Unit)和天线三个部分组成。由于传统CPRI(连接RRU和BBU的公共无线电接口)的10Gbps 传输容量在5G时代不够使用,所以为了降低传输带宽,5G基站结构需要重构。
在5G基站中,由于需要使用Massive MIMO天线,所以一部分BBU的功能与RRU和天线结合在一起,形成了新的有源天线单元AAU(ActiveAntenna Unit),剩余的BBU则被拆分为CU-DU两级架构,其中DU(Distributed Unit)是分布单元,负责满足实时性需求,同时具有部分底层基带协议处理功能;CU(Centralized Unit)是中央单元,具有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处理功能。
4G基站基本架构
5G基站重构
5G 基站的天线阵子需要使用PCB作为连接。相比4G时代的PCB,5G使用的PCB会在多个方面得到升级,从而带来用量和价值量的大幅提升。
首先是PCB的面积和层数都会得到大幅提升。目前4G使用的天线阵子一般不会超过8个,而5G的天线阵子会达到192个,形成Massive MIMO阵列天线。4G是对每个天线阵子单独配备一块PCB作为连接,而5G则是配备一块PCB来连接,使用的PCB面积大幅增加。与此同时,由于通信信道大幅增加,使用的PCB也需要更加复杂,需要从4G时代的双面板上升到5G时代的12层板。
其次是PCB的板材用料需要使用高频高速板,带来价值量的大幅提升。与信号传输性能相关的两个指标为介电常数Dk和介质损耗Df。Dk决定了信号传输速度,Df则决定了信号传输的损耗。目前常用的PCB板材为FR-4,其Dk为4.2~4.7,Df超过0.01,在高速高频电路中损耗较大。5G采用毫米波作为传输介质,对板材的Df和Dk要求非常高,Df需要处于0.005以下,Dk需要在3以下,目前国外的罗杰斯和泰康尼克是主要的高速高频板材供应商。
5G 天线阵子